2020小鎮旅行║南投竹山-Day2-竹藝店家、傘與燈籠


說起來,旅行的插曲還是很多,第一天沒講的,在這裡補敘一下。

我們的旅行細節是否有訂死,端看爐主本人的決定,我通常會做到比較詳細,黑黑就很隨興。他本來選竹山是想住「天空的院子」,但結果後來整個看過交通後就放棄了,導致要看小鎮改造也不那麼完整,要走民俗行程也不盡然。


「天空的院子」創辦人的書:《你想活出怎樣的小鎮?何培鈞的九個創生觀點》

然後昨天依我之意上了紫南宮和吃雞,走在路上,我們突然發現竹山號稱「前山第一城」的由來,是因為它是八通關古道的起點,古人就是經由這曲折蜿蜒之途從前山到後山。而我們面前不遠的地方就是古道起始之處。

黑黑說:「不然我們明天來爬這個!」
我:「你看看上面的數字,127公里,你是想走去花蓮NI!」

我們就是如此放飛且不羈。當然也完全沒有想走去花蓮的意思,上山要敬畏山,不要沒準備就隨便進去,那既不尊敬自己,也不尊敬自然。

然後,我們第一天晚上在買晚餐時遇見的冰店老闆,第二天提起時我稱他為阿伯,高高他們馬上說不是阿伯,對方大概和我們年紀相彷彿而已,我得對我看到的背影道歉。

我真的很抱歉!

上一篇末尾提到的城隍廟,最初只是清代職員供奉在彰化縣臨時總局裡的,後來總局撤廢,神像留存,而左右鄰家供以香火,這才將此地三間瓦屋充做公共城隍廟。後來又再行募資,在昭和二年時竣工落成。捐款的碑就在進廟的牆旁,當時最大手筆的是捐了三百圓的,還有「台南製糖會社下崁工場」捐的一百三十圓,很醒目地自成一區。


當時拾圓就很多了,足見糖業之闊氣。像下面的運送公司也是捐了拾圓和其他捐款人擺在一起,就台南製糖會社有自己一區。

這間台南製糖後來被日本資金逐步併吞,還與沖繩製糖合併,事業擴張,在我老家附近的糖廠就是他們家的。不過後來因為糖價下跌發生財務危機,又被重整成為昭和製糖株式會社。

插曲說完,回歸第二天行程。我們住在「知竹常樂」,算是竹山鎮上交通比較方便的民宿,有提供腳踏車,如果會騎的人可以考慮。不過我是建議把路線規劃好後用步行的,比較不會錯過古蹟和重覆繞圈,也比較方便隨時停下來看。

吃完早飯後,我們就去看昨天完全沒時間逛的小鎮文創和元泰竹藝社。小鎮文創現在只剩下提供一些紙本資料的作用,元泰竹藝社比較有逛的價值。

很喜歡竹藝社這個小裝飾,富有自然意趣。
元泰竹藝社是老店再進化,他們把竹山當地自古以來善於利用竹資源的手藝改造成現代人比較喜歡的樣子,除了引入雷射雕刻的設計竹杯外,也做了可完全掩埋做堆肥的竹牙刷、從復古再創新的竹耳扒。


當然一進來就很有文青臭,不過我還是很喜歡他們選擇刻在竹杯上的圖案,除了一開始的山林野外系列,後面的臺灣山野動物、臺灣海洋動物都非常可愛,我在許多動物中猶豫不定,最後才選了黃色的鯨魚杯。

在這裡也有開設DIY課程,約需時一至兩小時,但要先預約。想當然耳,我們沒有,所以無法體驗製竹啦!

天氣很熱,所以我們毅然決然地打算就近去台西客運的冰店吃冰,先去車站旁邊的竹藝品小店逛了一下:


售賣當地的竹編藝品,也有一些童玩玩具。

我們在逛時就聽見冰店在大聲宣傳今天的口味是「龍鳳配」,當下心中喀噔一下,想說龍應該是火龍果,莫非鳳是鳳梨嗎……不!我不太喜歡鳳梨味的冰。

結果點餐時問才知道,鳳梨太重本,改放黃色的地瓜片略表意思。不過冰店店員人超好,在這裡買冰,如果用外帶竹杯可以直接將杯子帶走,但如果用內用則是不同的內用杯,我還在思考,店員就說,幫我用內用杯裝,外帶杯直接送我。

太感人了!

內用杯真的就比較美啊!
我想,在窗口猶豫不決過的人應該有一百個吧,謝謝她這麼貼心。上圖最左就是外帶杯,中間是元泰竹藝社買的臺灣海洋動物系列(可用藝FUN券),後面是我昨天在打鐵街買的迷你茄芷袋。

黑黑不吃冰,脫隊去看冬筍市場,我和高高又在隔壁的八重勝包子店買了本地名產筍包(後來聽說地瓜筍絲包才是真名產)。

也是被活化再設計的店面,與旁邊的台西冰店很搭。

結果時間還早,筍子包卻賣剩一個,我讓給高高,自己吃了鮮肉包。鮮肉包口味還好,不知道筍絲如何。

不過吃到這邊,我和高高都飽到過份,本來想吃看看當地的一種捲餅,卻無力繼續。

和黑黑會合後,我們走到昨晚來什麼也看不了的打鐵巷,終於找到與現代民居融為一體的古城牆,有種不知該說什麼好的失語,自己也是在有古城牆的學校長大的,但看一個原本很巍峨,具有保衛意義的建築忽然變成自家屋牆的一部分,不曉得該誇充份利用還是惋惜於其保存狀態不好。

昨天在媽祖廟時,有一個碑曾斷成兩截,斷面齊整,下半截曾消失了數十載,我那時還取笑說該不會被拿去當門檻還是壓醬菜,但這城牆卻真的如此生活化,反倒無從取笑起。

打鐵巷這裡有棟百年日式建築,現在改成民宿與咖啡館,不過我們來兩趟都不見它開門,剛巧有一個阿伯也要找老闆,在外面呼喊半天都沒人出來,還指給我們看老闆那輛粉藍色的古董標緻轎車說老闆在店裡啊。我們就轉向打鐵巷名號由來的「來發打鐵鋪」,剛巧老闆剛和阿伯講完話,馬上就迎接既好奇又愛瞎聊的我們。



一開始我們也是和老闆從牆上的竹編QRcode聊起,初時很拘謹的,講這間店歷三代以上,代代打鐵,以前裡面的半層晚上用來睡覺,很艱苦過活等等。直到我們問起店裡那台老闆自日本買來的自動化打製機,還有我在外面那條街上看見卻莫名所以的「豆子椿、香蕉椿」為何物。大約是我們傻得可愛,還兼講一講又比手劃腳,打開了老闆的話頭。

我相信店家被問過N次了才做這個,很逗。
我完全被五金店的說明弄暈,一直到來發的老闆講解之後才知道這就是固定豆藤和香蕉用的樁子啦!像是炮彈頭的地方是朝地面釘入固定用的,應該把器物形狀反過來想。

哈哈大笑之餘,我又問起另一個叫「愛玉刀」的東西,它比一般的鐮刀小多了,只有一個小而微彎的刀頭。老闆說,因為古時候要上山在叢林中採愛玉,雖然愛玉樹也高,但你無法帶著一根長杆穿梭在林間,只有卡住的份而已。所以先民的智慧設計出愛玉刀,它小巧的刀身後面會接上有彈性的長竹條,把竹條繞成圓就可以肩揹,看見愛玉樹再拿下來鉤割。

我昨日的疑惑都在這裡收獲了解答,頓覺緣真是妙不可言。

聊著聊著,問到老闆有沒有打過劍,老闆神祕微笑,說起他的中二時期,因為看了日本的武士道片,覺得拿長刀砍來砍去超級帥氣,所以回來就化電影為實際,打了一把長刀,結果……

結果太重。

想像中的長刀實際上卻不是想像中的重量,老闆只好把它放著,讓它鏽,每年拿出來敲掉鏽垢,清一遍再打一遍,一年年過去,它終於瘦到了適合的重量,老闆就好好鍛打一番,上了油收起來。

我們問他:「只有刀身,怎麼不去做個護手、刀柄、刀鞘?」
老闆再次神祕一笑說:「如果我把它整個組起來,我就犯法了。」

我想了一下馬上爆笑,也對,這樣就違反槍炮刀械管制條例了。

老闆的刀在送朋友後不知流落何方,他十分惋惜,我們又講起美國打鐵的在線上賣不怎麼樣的作品卻開出高價,台灣的菜刀打得很好,大家還是想買雙人牌。

當初為了買菜刀做了很多功課最後還是買了雙人牌我膝蓋中了一箭。不過如果沒有好好做功課,我也不能和老闆聊砂輪機磨刀、大馬士革鋼和夾鋼啊。


聊到興起,老闆為了讓我們看什麼是手工用剉刀削鐵,和砂輪機磨的又有什麼不同,直接就坐下來剉一把鐮刀示範,還強調這是削,不是磨,削過的刀鋒仔細看可以看出鐵夾鋼的邊際。我們問老闆他還夢想再打一把刀嗎?他就起身去後面拿出了一根乍看莫名其妙的鋼條,坐下來和我們細數前端那些焊住的金屬片,「一層鋼夾一層鐵,一共七層。」他說。

接下來要把這些再細細打過,慢慢拉長,再鍛出一把屬於他青年時夢過的長刀,要折疊再折疊,讓光芒亮過再暗,在爐裡焠出所有雜質,於此山間,閃耀歲月的鋒芒。

我們不知不覺聊了很久,聊到老闆的小孫子都來叫阿公吃午飯,小孫子力大無窮,可以雙手拎起鐵鎚,老闆說如果以後他想要繼承這手藝,就教給他。

我們照例又請老闆報好吃的,老闆指點我們去吃媽祖廟前的米糕,說很特別,與外地的不同,我們便晃去不遠處的米糕店。它位在媽祖廟埕右方的民宅樓下,乍看會突然忽略,我們坐下來後便發現生意十分興隆,不停有人來外帶內用,鍋爐始終熱滾。這麼忙,我們也不敢瞎聊天,只好默默吃飯。

這是米糕,另外的特色餐點是豆支。
米糕上來後我們本來覺得小碗的份量還好,結果一挖才知道店家糯米飯放得十分紮實,我非常勉強才吃完。來發老闆推薦我們點「豆支」,它是類似炸豆皮切條再滷過的一道菜,用來澆在飯上攪著吃。而這米糕上的是醬菜和油葱酥。

Surprise!油葱酥!我是在結帳後在等高高他們去上廁所時問的,大概我表情太驚訝,老闆還笑著補說是他們這邊特製的,和外面的不同。

我覺得味道還不錯,就是太大份了,吃了很撐。

吃完後,我們想說快要離開小鎮了,昨天冰店老闆介紹我們的另一家手搖店好像應該要光顧一下,恰好它也在媽祖廟附近,我們就走去「朋朋」。老闆那時是說這家會使用地瓜粉之類,有做在地口味,結果去了發現這家手搖店看似和一般店相同,卻又很不同。

好啦,老闆特別帥!

我的天,老闆和戴立忍有七成像啊,真是太帥了,幸好我們決定再喝一杯。

朋朋的飲料單。
我還是點了「朋朋紅茶」,老闆說這是台灣茶做的,口味和外面的紅茶不同。相信老闆的自信,我就點了無糖,結果喝第一口滿震驚的,老闆好像料中,就問我:「是不是覺得很淡?」

我連忙點頭。而且不是只有朋朋這麼淡,冰店老闆介紹的另一家「Tea Top」賣的日月潭紅茶也是這麼淡,但店頭迎客給的大吉嶺卻茶味濃厚。

帥老闆就說,這是因為用的紅烏龍這種臺灣茶,又為了讓它能出現烏龍那股特殊的後味,不敢泡太厚,所以初喝會意外於茶很淡。Tea Top的日月潭也同此理。因為風土不同,就算阿薩姆拿來臺灣種,味道也不會像印度送來的那麼深厚。

朋朋還有一些特調,如冰店老闆所言,也有用了米麩的飲料,不過這次來不及試了。

天氣非常熱,我們又有勇無謀地走了近二十分鐘去買伴手禮,我果然又中暑,在坐上計程車前往觀光工廠一帶時特別不適。雖然這裡近山,但仍然算山腳,並沒有更上層溪頭、杉林溪那麼清涼。

我們先是去參觀製傘工廠,裡面介紹了這家傘廠經歷東南亞發展、產業外移等過程,還有人工製傘的過程。裡面有售賣一些高級傘,有的花樣外面很少見,我覺得比較類似出口到日本的美術風格。

我們原本預訂要去的燈籠工廠就在附近,旁邊也有一個製茶工廠有做觀光行程,喜歡DIY或了解產品的人滿適合過來的。

全臺灣就只有這麼一個燈籠工廠,目前的顧客就是各地的宮廟。得利於竹山的桂竹,在這裡發展出獨特的燈籠事業。進園要付100元門票,可抵80元消費。不過除非有要做DIY或買燈籠家飾,不然有點難花掉。


講解過程很仔細也很逗趣,中間還有提問和搶答,我不顧旁邊的小妹妹們,硬是要舉手回答。最後總共拿下全場最高的三顆糖果,小妹妹後來都一直青我。

黑黑說,你就是那種什麼都知道一點,最討人厭的小百科姐姐!

如果有來還滿推薦來聽解說,平時也很難這麼近又仔細地看見很多不同的廟宇燈籠,更何況去理解上面紋樣的意義。如果未來發了想做頭家樓主,也知道捐什麼燈籠才大器。

今年的小鎮旅行就到這邊畫下句點,我們後來又客運轉火車,周周折折回到各自的家。南投竹山有點遠,也是因此,有陌生的事情等著我們去了解。這次旅途中有許多當下的問題都在後來與其他當地人的聊天中被解答,因而覺得特別奇妙而有溫度。

這好像也是我們三次旅途中和當地人聊天聊最久的,竹山的大家都很好客。我覺得來到此處,不和大家聊天就有點虧了,喜歡瞎問的人特別適合來這裡,也許你會得到比我更多的溫暖。

0 Comments

【留言請注意禮貌,平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