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奇譚║我們對幼兒的想像



我沒什麼吃飯idea時,就會去吃麥當勞,東西其實不會多好吃,但在這裡,實在常可以聽見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或者別人有趣的抱怨。繼上周旁聽直銷集團,這次我吃到一半,剛好遇見幾個幼教老師在抱怨職場。


其中之一說現在招幼教老師都要帶班的,但現在的幼教老師要做的比以前多多了,要錄影、剪片、寫計畫書等等,那些「前輩」總是說他們不會用電腦,意欲把這些都推給年輕老師,久而久之,自然心中不平衡,人員隨之流動。

然後又說起現在園所的理念是儘量「保護」小孩,要教他們一些讓家長覺得「有在上課」的東西,比如說上下車都要牽他們、幫他們做事、教ㄅㄆㄇ、教數學。他們談起和小學課程重疊的結果,就是孩子上小學後很不適應,因為生活常規沒有建好,但上課的內容以前都上過,他們便不專心上課,也依然不會自己過馬路。

升上二年級之後,因為教的東西他們沒學過了,但是已經荒廢一年沒有專注上課,於是開始「學不會」,當然就會有習得無助感,然後惡性循環。甚至有的小學老師會把這些學習遭受困難的孩子丟給輔導室,但這又不是真的學障生,結果反而佔用了別人的資源。

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家長喜歡小孩在幼稚園階段看起來「很聰明」造成的。

家長的選擇使幼稚園一窩蜂地把課程排成重智育而輕常規,不讓小孩有開發好奇心、研究、創造的空間,就按表操課地給小孩上課,結果教出一堆未來的學習困難學生。

那些在幼稚園專注於學好常規、用力運動、時常認識鄉土(聽說我家附近有一家非常有理念,還會帶小朋友去看稻田)的孩子,上小學後因為沒有學過ㄅㄆㄇ,上課都很認真,也不會出現「二年級障礙」。當然,我想他們也常做撕貼畫、用一般剪刀而不是安全剪刀、喜歡隨便畫畫發揮創意等等,小肌肉和創造力都在這階段得到發揮。

我們對幼兒在幼稚園這階段的想像,影響我們對教育園所的選擇,也很大可能影響小孩的未來。

巴菲特之前說,學理財是愈早愈好,甚至七歲就開始也行。我回想一下,七歲時我沒有自己的財產,日常中也不會經手任何經濟活動。我猜是因為這時小孩不被視為可做經濟決斷的人吧!但他們真的不能做嗎?如果小孩有自己的財產(小額零用金或是壓歲錢),當他要買他的零食時,由他自己選擇、自己付款,他建立起自己的擁有和交換概念,這就是理財的初始了。

我覺得大可不必把小孩看得太「小」,而且也不是非要超前學習課本上的東西,日常生活就超多可以延伸學習的。加速學習展現出來的早慧多半是假象,泡泡總有會破的時候,何必讓小孩去經歷那種難過?


0 Comments

【留言請注意禮貌,平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