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Netflix我所實踐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剛在Netflix上廣告的時候,我先是非常期待,後來又有點懷疑她的日式簡約哲學遇上美國人過度消費造成的雜亂和空間不足問題,能不能有效改善,但上架後看完,倒覺得麻理惠的整理技術到美國反而有奇效,因為她講求的是「人生哲理的整理」,而不是「為了整理的整理」。


並不是說因為房子很亂了,所以需要麻理惠來教你怎麼使用工具整理,房子混亂是外在的表徵,問題是出在居住在此的人有很多不去想、不想思考要不要割捨的東西,才會導致房子很亂。

是你的心在亂。

為了下一步驟的人生路,你能不能面對自己的軟弱,捨棄「總有一天會很瘦」的自我幻想、「這我有一天會用」的東西,還有很多一年也看不到一次的紀念品。

麻理惠的整理術並不是叫你一直丟東西,這樣只是更促進消費而已,她總是說,要對丟棄的東西誠心說聲謝謝,它也曾經發揮過它的價值。必須去銘記你丟過的東西,下回不要再做出類似的錯誤購物決定。

另外就是整理術中常說的「可視化」,因為「找不到」會導致「重新買」,舊的東西和新買的又多佔去家中的空間。可是要小心的是,也不能把全部都放進透明收納盒,就叫做可視化,買更多收納工具往往就是混亂的開始。

因為你的腦記不住的,記不住、看不到,就又走入找不到重新買的循環。

有人說,每搬一次家就宛若一次新生,一次斷捨離,人又多自在一點。我也同意,每經過一次整理,下回買東西就更小心。心不亂則家不亂啊。下面分享一些我整理的小訣竅、小工具:

1️⃣瓦楞紙板隔間

左為我的雜物抽屜,右為襪子和手帕抽屜。
這種隔間用在零碎東西多的雜物和配件抽屜最實用。我是用手邊的紙箱切下來的板子組合成的,算是環保回收再用,不然外面居家用品店也有賣塑膠製的隔板,可以買回來用。或者去買小盒子來分隔。

隔好後,很多東西可以直立放置,像藥盒和襪子,變得很好拿取,節省找和拿的時間。麻理惠是用自己搜集的紙盒來做分隔,我放保養品的抽屜也是用舊紙盒:
深淺高低不太規則,可用紙盒來分隔。
一來這個抽屜比較深,瓦楞紙板強度可能不夠,二來分隔不太規則,用紙盒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去買外面的收納盒也可以,但能不多買是最好的。

2️⃣支撐板隔間

麻理惠在前幾集都很愛叫人摺衣服和丟衣服,我也照做了一次,把一些久不穿的外出服拿去回收或淘汰成家居服,穿到過爛的家居服剪成小塊抹布。然後把衣服好好摺一次。我摺好後,一層層堆起來,又覺得不太對,很難拿,拿取下方的衣服易引起山崩,後來想到,麻理惠在這樣收時,用的是平的寬抽屜,和我家的小櫃子不一樣。

我想了一下就去買了兩個支撐板,把原本有點高度的櫃子隔成兩半,這樣雖然可收的數量變少,但拿取容易多了。
如果家裡放衣服的櫃子和我一樣,不是寬抽屜的話,還可以用這招搶救一下。

我也看過另外一種整理術是把所有衣服都吊掛起來,限定自己只能擁有多少件的方式,因為吊掛所需的空間更多,搭配不用摺衣服的直接轉移衣架大法,同步減少總量和工作時程,也一時蔚為風氣。但我還滿喜歡摺衣服的,一邊摺一邊檢查衣服的折舊程度、有無汙損、起毛球程度等等,對自己買下的衣物更有了解和感情,就比較不會一直認為「我的衣服很少」,然後一直買。

說真的,其實你愛穿的就那幾件而已啦。


3️⃣善用玻璃瓶、束帶和S勾

廚房也是個零碎很多,頗煩的地方。廚房還講求工作的流水線順手程度,通常都建議是兩步一殺,不是,兩步以內要拿到東西。我用家裡的廚房後,因為有些收納區我懶得動 需要大清掃和丟丟丟吧,我也儘量不要一直新增工具,但就算如此,該買的東西還是佔據空間。就拿大湯匙、煎匙、料理長筷來說,最常看見的方式是把它們吊掛起來,可是你就需要一個吊架和勾子,不管是用膠條黏或打釘,都是個工程,那你何不用一個深口瓶解決一切?
不要選太瘦、太矮的瓶子,會重心不穩。
我直接拿義大利麵醬瓶來用,深度和寬度都符合要求,也挺好看的。我之前還拿這個瓶子來裝現打果汁喝,玻璃瓶再利用很簡單又很環保。

至於鍋子,我也是這兩天才決定要把它們吊起來,本來是用掛在窗沿的鈎子,但因為我想把琺瑯鍋也吊起來免得它放在桌上佔位子,乾脆去買一個小的晾衣架和S勾回來。

也許你會擔心,桿子太粗,S勾掛不住怎麼辦?這在支撐桿上也很常發生,我的答案是:

你可以試試先用個束帶再上S勾!

其實右邊兩隻鍋已經很少用了。
不管是桿子或者格子,都可以這樣固定S勾,簡單容易。

4️⃣分層架和鋼質晾衣夾的妙用

最後講講分層架這東西,它在收納碗盤上相當好用,能在比較有高度的櫃子裡分隔出一點貯物空間,也讓東西更好拿。

鋼質晾衣夾搭配前面的瓦楞紙板隔間,或者桌邊盒子邊緣,頗有妙用。我在抽屜內用來掛鑰匙圈,桌邊則夾著一個,USB充電線不用時可穿過上頭固定,線就不會亂跑。

如果在尾巴加上束帶,則可以掛在別的地方去夾東西,比如我把它掛在門邊的架子上,用來夾我的草帽,出門要戴就可以拿下來。非常實用,推薦購買。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回到起始點,收納要達到的目的是「清楚明白」、「別再買更多」,而不是讓人整理出空間後,再買東西來塞滿它。

換言之,在經過一番整理後,你對自己有沒有更多了解?是否明白何者可捨、何者可離,又找到什麼曾經失去的自己呢。

至少我找到一個更少做非必要消費的自己啦。

0 Comments

【留言請注意禮貌,平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