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記║米,以及米的事


自從之前去了日本新瀉,自己又開始做飯,對「米好不好吃」這件事變得在乎起來。過去也不是不在乎,只是不知道要從何處著手改變,去新瀉和東北那次旅程,則讓我從日本經驗中借鑑了一些方式。



新瀉的米真的很好吃,尤其我那時正逢產季,一摞摞的新米在車站商場擺好見客,非常吸引人。越後湯澤車站很值得花點時間玩,除了有日本酒博物館可以付款買杯一次嘗到很多種日本酒外,還有車站的溫泉和農產品商場。

裡面有一攤賣飯糰的「雪ん洞」,許多旅遊簡介都會推薦來吃,不過因為它生意太好,飯出鍋都來不及放涼就直接捏成飯糰,導致飯失去它的Q度,只能感受到新米的黏性和甜味、香氣,實在可惜。

我會比較推薦去吃丼飯之類的,我在出車站(後站)後面的一家當地人吃的店吃了豬排丼,店門外就貼說今年新米到了,用的是南魚沼的米,一吃非常感動,米和醬汁的黏融,米的香氣淡淡,與豬排的濃味相輔相成,微微的顆粒感也在咀嚼間化作甜味。

我後來就買了兩包小包裝的南魚沼當年度金牌米,回台一吃只能說不負金牌之名。

而日本作為米的大國,它的米產地不只新瀉一地。我往東北走時,新幹線車上刊物也有許多米的廣告:




這些「名牌米」背負了整個縣的名號和其他縣的米互相廝殺,從包裝到取名都非常現代化、商業化,就是要讓客人對它印象深刻,選擇購買。

像我去山形米澤買酒時,在JR山形轉乘時就看見巨幅廣告:

上次沒有吃到雪若丸,倒是對つや姫印象深刻。
旅客被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廣告洗腦,都忍不住要好奇這些米有多好吃了。我在米澤住的飯店早餐就是用つや姫,晚上吃飯的伯爵邸也是,つや姫好吃,但也是這種各商家都很團結選擇本地產米、在飯桶旁、菜單上加註廣告,才讓我真的把山形和つや姫連結在一起。我後來要離開米澤,就去車站旁的便利商店買到了小包裝的つや姫。

我覺得就是這樣廣泛宣傳、使用和易取得,將日本的品牌米打造得有聲有色。

在台灣買米時往往困惑,究竟是要靠產地選擇,還是米種?還是買某個牌子出的米?還是看CNS等級?

我個人是喜歡選米種,不過台灣的米商似乎不愛這樣包裝,可以理解,可能是產地並沒有限制米種,收來就是混雜的,只好就以名產地來包裝。但弔詭的是,台灣每年的稻米冠軍賽往往又是產地加上米種的比拼,顧客們為這些資訊吸引前往賣場,但卻無法找到相應的商品。

當然現在可以網購,再一一去找到自己想吃的米種和產地的米,不過這樣實在很累!很希望米商可以朝向用米種和產地為主要標示方式的包裝法,而不是都叫「壽司米」、「越光米」,消費者能更準確地找到自己想吃的品種,也可以連帶做產地和米的結合與行銷。

台灣的米,也很好吃,真心不騙!而且因為農改技術驚人,米種吃起來差異頗大。在一般超市最常見到的應該是台粳九號,號稱口感可媲美日本越光米,很受歡迎;再來應該是之前被當成大考考題「香米碑」而聞名一時的台農71號,別名「益全香米」,也是「無米樂」的崑濱伯種的品種。光是這兩種,吃起來就天差地別,益全香米的芋香味濃(雖然都形容是淡淡芋頭香,可我覺得滿濃的,我媽第一次煮,我還問她今天怎麼和飯一起蒸芋頭),吃起來也比較乾鬆。

我個人到目前為止還是喜歡別號「醜美人」的高雄139號,雖說台粳九號才號稱媲美日本越光米,但我目前吃過花蓮富里出的高雄139號更接近新瀉南魚沼的水準,雖然最近沒有得獎,可是真的好吃。

之前也好奇之下吃過由台粳九號和印度香米雜交生成的「台中194號」,它是帶有茉莉花味的米,但沒有真的印度香米那麼乾和粒,不過香氣滿持久的,我配咖哩吃都還是感受得到茉莉花味,Q度比不上高雄139號,所以我沒那麼喜歡。

另外,CNS等級也是可以參考的點,我最近買的兩包米一個是一等,一個是二等,一樣的煮法,的確吃起來一等就是比二等好吃。如果只想吃比較好吃的米,不想多了解品種,這也是個明確的指標。

來推薦一下我最近吃到覺得好吃的米:


雖然不知道米種,不過全聯就有賣,取得容易。

這款吃起來頗似高雄139號,Q度和黏性都適中,新米煮來帶有光澤,十分好吃,室友也稱讚。

當然,把白米當成一種精品來販售也會出現問題:
當每個品牌米都在搶「特A」,沒有人想種一般飲食店用的低價白米,可是吃品牌米的消費者並未增加,這就產生了問題。
不過,台灣的市場距離這個問題還很遠,我們甚至尚未做出品牌米。我覺得推動食育、讓民眾更親近米,順帶了解台灣的農改實力是現階段最應該做的事。我們已經有了這麼多好吃的米,要不要來認識一下,吃吃看呢?

2 Comments

  1. 真的 我買米有障礙,都看不懂在賣什麼!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起初也是很障礙,現在好多了。而且……大不了網購嘛!現在得獎米榜單上還有附銷售網址,親切多了。

      刪除

【留言請注意禮貌,平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