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閱/忘斷江湖為吾願:《吉祥紋蓮花樓》


少年白衣塵不染,歌嘯江湖,劍下幾朶花過。一朝失路,前生種種,如夢幻泡影,誰人是吾友。

《吉祥紋蓮花樓》可以簡單地說是一部推理武俠小說,內含推理有之、武打有之、江湖有之,可是這不是一本很簡單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是我近年最喜歡的一套武俠小說。它以短篇相續而成,每篇中有一個謎團,透過個性孬孬、喜好打掃,擁有一座可移動的木樓的假神醫李蓮花來破案。



其實要說推理的成份,不能算太多,李蓮花探案很像《袖套偵探》那種安樂椅神探風格,但他又會介入現場,比起單純論斷案情來說,少了點神氣,多了許多點染他個性的筆墨,而且,他本身的身份也是一個謎,這個部份就自然帶出小說中「江湖」的成份。

書裡的江湖和朝廷其實沒有很多寬廣大器的華麗描寫,這是小有缺憾處,卻也不得不然。讀金庸總覺得江湖廣大,神人輩出,隨便一個山頭都有隱世高人和等著你摔下去練功的山谷。可是在短篇中,限於情節的發展主軸和張力問題,作者沒有這樣擴張疆域,但也放了幾個短篇如江湖第一有錢、第二有錢人的故事、遙遠妖怪村莊的故事等等,告訴讀者世界還很廣,不是僅有百川院、四顧門、武當、少林這些人而已。想要把世界拉大,其實可以多放幾個短篇,但這樣一來,這部作品恰到好處的緊湊就被破壞了,畢竟作者在第一本的中途就破開懸宕,對讀者揭曉李蓮花的真實身份,毫不拖泥帶水的專注在小說節奏上。這樣的寫法讓我驚奇(連續劇遇到這種梗總想鋪它百二十集),讀完後想想,唯有這樣,後續的相關江湖人物才能迤邐而出,對讀者訴說他們對幽魂的懷念、嫉妒、欽佩仰慕,最終結局時,讀者也才能感懷慷慨。【下有小說情節討論,請考慮後觀看】


開頭那首歪詩,沒有合任何格律,是我信手亂填的。約莫就是李相夷初初撿回一命時的心情,尚未看開、尚未通達人情,內心仍然是傲氣少年,猶待振翅再起。可讀者所認識的是他人生中的下半輩子,作為李蓮花的存在。藉由一個個案子中再度相遇的人,讀者慢慢拾回他前半生其實輝煌華麗、瀟灑風流的許多片段,故意連輸花魁三十六次,用胭脂寫下詩歌;為了喜歡的女子愛梅,向機關狂人挑戰,以梅花為賭注;為剿滅邪道,糾集志同道合之友,開宗立派。過去他是江湖中神明般的偶像,卻一夕隕滅。

作者一直讓李蓮花迴避關於當年一戰之後的問題,只讓讀者看見他真心不怨,他也從未想要醫治宿疾,再度取回他的冠冕,重新登基為武林宗主。四顧門是他放棄的宗派,肖紫衿、喬婉娩、佛彼白石是他放棄的舊友,所謂殘生,也許就是和方多病、施文絕一起聊天下棋,做做家事,種菜養雞。十年中多少風雨飄搖,李相夷如何變成李蓮花的過程,作者到最後一章方用以勸解雲彼丘。縱使我讀到伊人再嫁,舊友相逼,忍不住想起杜甫宿府:「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孤絕零落唯可自語,通達如此不免舊痛。

俠之大者,有人認為是如郭靖,必須德高望重、為國為民,一旦有一絲一毫為了自己,就擔不起那個「俠」字。有俠無我,十分道德高尚。前半生,李相夷雖然風流狂性,還是擔得起一個「俠」字,可後半生,他更想自「俠」中退休,做個小老百姓。大概風流瀟灑少年狂的前生債沒那麼容易還完,看得太清楚江山前浪後浪,心軟……或者甘願自我犧牲出手相救,便是李蓮花註定染塵泥的原因。小說前半的詼諧是插科打諢、是規避問題,後半則笑中帶苦,也許譏諷人世。一樣是笑,卻做出不同層次滋味。最後的最後,江湖中的舊友舊敵,不顧他已無念江湖,仍想索去他的劍藝、他的性命,結局因此充滿該有的遺憾,可每個人其實都完成了他們的心願。

我很喜歡《吉祥紋蓮花樓》,雖然我也明白,裡面對招的部分不太多,更沒有每個人都一套名稱響亮的掌法、拳法、劍法,作者更多時候用來譏諷「久仰久仰」的大俠之流,其實有多不大俠。江湖太小,武林人物不夠多。可是那些空間用來慢慢著意寫一個李蓮花,為何最後竟如哪吒還骨肉一般把自己施給那些世人,那也就夠了。





0 Comments

【留言請注意禮貌,平和討論💪🏻】